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消化系统疾病
长期的消化功能障碍会妨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导致体重下降。
慢性胃炎、胃溃疡、肠炎等可能引起食欲减退或消化功能异常。
胰腺疾病如慢性胰腺炎,会影响脂肪和蛋白质的正常吸收。
肝硬化可能导致消化酶减少及代谢功能下降。
2.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变直接影响新陈代谢,某些病症可表现为快速消瘦。
甲状腺功能亢进:由于代谢率升高,即使食物摄入增加也会出现体重下降。
糖尿病:早期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不足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身体消耗脂肪和肌肉以供能,从而导致体重下降。
垂体功能减退或肾上腺疾病也可能引发体重下降和全身衰弱。
3.感染性疾病
慢性感染导致机体长期处于高代谢状态,同时影响营养吸收和储存。
肺结核:患者常伴有长期低热、盗汗、食欲减退和显著体重下降。
艾滋病:病毒破坏免疫系统,导致并发症频发并使营养难以吸收。
寄生虫感染,如钩虫病或血吸虫病,也可能通过营养流失引起体重下降。
4.恶性肿瘤
癌症是非自愿体重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恶性肿瘤分泌的特殊因子会引起蛋白质和脂肪的过度分解。
常见的涉及肺癌、胃癌、肝癌等晚期病例,患者消瘦明显。
5.心理及精神类疾病
精神心理问题可能间接导致摄入不足或代谢异常。
厌食症:一种心理障碍,患者对体重控制有极度焦虑,导致极少进食。
抑郁症:食欲低下是抑郁的一种常见表现,可能间接导致显著性体重下降。
焦虑症也可能引发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影响饮食和吸收。
6.其他慢性疾病
某些慢性疾病的长期存在会引起体重下降和消瘦。
慢性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造成机体代谢负担加重,引发体重下降。
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也可能导致慢性炎症消耗。
肾病综合征、透析患者由于蛋白质丢失过多,也可能出现进行性消瘦。
体重下降应及时寻求医疗评估,因为这可能是潜在疾病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