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坤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外科
1.体位性低血压:在快速从躺卧或坐姿转换为站立时,血压不能及时调整,导致大脑暂时性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眩晕。这种现象在早晨起床时尤为明显,因为夜间长时间静止后,血液分布发生变化。通常经过一段时间后,身体适应站立状态,血压恢复正常,眩晕感消失。
2.内耳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内耳感染,会导致平衡障碍,特别是在头部位置改变时更易出现。症状可能在活动期间加重,并随着白天的活动逐渐减轻。
3.低血糖:早晨空腹时间较长,血糖水平降低可能导致眩晕。进食后,血糖升高,能量供应改善,眩晕感随之减轻。
4.睡眠相关问题:睡眠不足或质量差也会引起头晕,建议确保良好的睡眠习惯和充足的休息。
5.脱水:夜间未能补充足够水分可能导致脱水,影响血容量及循环功能,引发眩晕。饮水后情况有所改善。
6.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具有引发眩晕的副作用,尤其是降压药或利尿剂。在服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如眩晕持续存在或伴随其他症状,如视力模糊、心悸等,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务人员以获取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