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基底节:基底节是大脑深部的重要神经结构,与运动控制密切相关。在抽动症患者中,基底节的功能可能出现异常,导致不自主的眨眼动作。
2.额叶:额叶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包括计划、决策和行为调控。研究表明,抽动症患者的额叶可能未能有效抑制不必要的运动指令,从而引发频繁的眨眼。
3.神经递质失衡: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运动调节中起关键作用。抽动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巴胺系统的不平衡,这可能导致肌肉运动的过度活跃,包括眨眼。
4.网络连接差异: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抽动症患者的大脑网络连接与健康个体有所不同。尤其是在涉及运动控制的神经网络中,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不自主的肌肉活动。
5.高级脑区参与:除了特定的神经结构外,涉及意识和反射控制的高级脑区也可能参与到抽动症状的产生中。
抽动症中的眨眼行为是由多个神经结构和功能异常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涉及具体的解剖区域,还包括神经递质水平和神经网络的复杂相互作用。保持对这些因素的关注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这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