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弱视是一种视觉发育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儿童时期。如果在关键期(通常为6至12岁)内接受治疗,改善效果较好。一些儿童经过治疗后,裸眼视力可以提高到0.8甚至1.0,这也意味着弱视已基本康复。
2.屈光不正(如近视、远视或散光)与弱视通常同时存在,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弱视治疗主要以训练大脑视觉处理能力为目标,而不是直接改变屈光状态。弱视患者即使矫正视力提升了,其近视或远视的屈光度数往往不会显著下降。
3.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遮盖疗法、视知觉训练、配戴矫正眼镜等方法。这些方法旨在刺激弱视眼的使用,从而提高其视力和视觉功能,而屈光度数的变化更多依赖于遗传因素、用眼习惯等综合条件。
4.如果弱视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损伤,即便成年后通过药物或手术手段也难以完全恢复,因此尽早干预尤为重要。
尽管弱视治疗可以提升视力,但无法通过治疗直接降低屈光度数。科学矫正和良好的用眼习惯对控制屈光度数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