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临床表现:
皮肤红肿、疼痛和发热。
感染部位可能出现脓疱或溃疡,严重时可形成蜂窝织炎。
患者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和乏力。
2.实验室检查:
细菌培养:从感染部位取样进行细菌培养是确诊的金标准。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培养后,通过形态学、染色特征及生化反应确认流感嗜血杆菌的存在。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流感嗜血杆菌特异性DNA序列,具有快速且敏感的优点。
血清学检测:测定血清中抗流感嗜血杆菌抗体水平,但这种方法较为少用,多用于流行病学研究。
血液培养:对于怀疑有菌血症或败血症的患者,需进行血液培养。
3.影像学检查:
在一些复杂病例中,可能需要使用超声波、CT或MRI来评估感染的深度和范围,特别是怀疑有深部组织感染时。
4.其他辅助检查:
完全血细胞计数(CBC):通常显示白细胞增多,表明机体正对感染作出反应。
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这些指标常在感染状态下升高,有助于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
流感嗜血杆菌皮肤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各项结果,并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全面评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