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摩擦起泡:如因穿新鞋或长期使用工具导致的摩擦性水泡,应首先停止摩擦源,保持局部干燥清洁。小的水泡一般无需刺破,可自行吸收愈合。一旦水泡较大且影响活动,可以用消毒针头轻轻刺破,并将液体排出,涂抹抗菌软膏后覆盖无菌纱布,避免感染。
2.烧伤水泡:烧伤后形成的水泡需要特别注意。轻度烧伤可在冷水下冲洗10-15分钟以缓解疼痛。不要刺破水泡,以防感染。如果水泡较大或伴有严重疼痛,应及时就医。
3.化学物质引起的水泡:如果是由于接触化学品引起的,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部位至少15分钟。如果症状加重或皮肤出现溃烂,应尽快就医。
4.感染引起的水泡:一些病毒或细菌感染例如水痘和单纯疱疹病毒也可能导致手上长水泡。这类水泡需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
保持手部清洁干燥,避免外部刺激,防止抓挠水泡区域,以免引发感染。若症状持续不见好转,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