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肺结节根据大小分类:
小于5毫米:通常恶性的可能性较低。
5-10毫米:需要定期随访观察。
大于10毫米:需进一步检查,尤其当达到或超过20毫米时,患病风险较高,应高度重视。
2.产生肺结节的原因:
良性因素:如炎症(如肺结核、真菌感染)、炎性肉芽肿等,通常伴有稳定的生长形态或长期无变化。
恶性因素:如肺癌或转移瘤,常表现为迅速增大、不规则边缘或分叶状改变。
其他:如局部损伤引起的瘢痕组织,也可能形成结节。
3.常见的辅助检查及意义:
胸部CT:分析结节的密度、边界、形态以及是否有钙化,提供最直观的信息。如出现毛刺状或分叶样边缘,则恶性可能性增加。
PET-CT:通过代谢活性评估结节是否存在异常代谢,如果代谢明显增高,提示恶性可能性较高。
痰液细胞学检查或穿刺活检:在影像学高度怀疑恶性时,进行组织学诊断以明确病因。
4.相关危险因素:
年龄:40岁以上人群风险增加。
吸烟史:吸烟者比非吸烟者肺癌风险更高。
家族史:家族中有肺癌患者时,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病几率。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致癌物质(如石棉、氡气)的环境,风险会升高。
发现20毫米的肺结节后,应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测明确性质,避免拖延可能导致潜在疾病扩展。在等待结果期间,保持规律生活,避免接触烟草等有害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