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冬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外科
1.安装粪便袋
粪便袋主要用于结肠造口术后的排泄收集。手术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造口位置,通常位于腹部左下或右下区域。
安装时需确保皮肤清洁干燥,可使用专用清洁液轻柔擦拭造口周围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学品,以免损伤组织。
粪便袋黏贴前应剪裁底盘开孔大小,使其与造口吻合,过大可能导致漏出,过小则可能摩擦造口。一般建议留有1-2毫米间隙。
搭配使用造口护肤膜或造口膏,可增强粘贴牢固性并保护皮肤。
2.更换频率和方法
粪便袋通常每天更换1次,也可视排泄物量调整。如出现异味或渗漏,应立即更换。
更换前准备好清洁用品、新的粪便袋及垃圾袋等工具。
取下旧袋时动作要轻柔,从上往下撕开,避免拉扯皮肤。清理造口及周围皮肤后风干,再装上新袋。
更换后将旧袋密封处理,不建议直接丢弃于普通垃圾箱,以防污染。
3.日常护理
造口周围皮肤容易受到粪便刺激而发炎,因此需要每日检查是否有红肿、瘙痒或破损等现象。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饮食方面可适当减少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摄入,防止袋内气体积聚导致不适。
定期排空袋内粪便,避免过度充盈影响黏贴效果。排空时打开底部阀门即可,注意保证清洁。
4.心理和社交适应
初次使用粪便袋可能对患者心理产生影响,例如焦虑或自卑。可以通过咨询医生或支持团体获得帮助。
日常活动中,粪便袋易被衣物遮挡,不必因担心暴露而限制运动或社交。
合理使用粪便袋不仅能改善生活便利性,还能预防相关并发症,如造口周围皮肤炎症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