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影像学检查:
(1)初次确诊后,通常在2-4周内复查。这主要是观察结石是否排出,或者其位置和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常用检查包括超声、腹部CT或X线平片。CT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适合明确诊断和进一步评估。
(2)对于无症状的小结石,定期随访时间可以延长至3个月至半年一次,具体频率需结合个体病情而定。
(3)当结石超过5毫米或伴随明显症状时,建议密切观察,每1-3个月复查影像学,必要时考虑干预治疗。
2.生化指标监测:
(1)尿液检查:需定期检测尿液,包括尿常规和24小时尿液成分分析,用以监测是否有血尿、感染或代谢异常,如高钙尿、高尿酸尿等。
(2)血液检查:包括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和电解质水平,尤其是钙和尿酸水平,有助于判断潜在的病因和肾功能状态。
(3)感染筛查:如果患者出现发热或腰痛等感染症状,应及时复查血尿常规和C反应蛋白,评估是否存在泌尿道感染。
3.症状变化的监控:
(1)若结石引起剧烈疼痛或影响排尿,应立即复查,即使距上次检查时间很短。
(2)对于长期未排出的结石,即使无明显症状,也建议每年进行全面评估,以监测可能的慢性梗阻或肾积水。
通过规律复查,可以有效监测输尿管结石的发展情况,降低对泌尿系统的损害风险,同时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