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包括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的沉积,导致基底膜受损。约75%的病例为原发性,原因不明;约25%为继发性,与感染、药物、自身免疫疾病或肿瘤相关。
2.典型症状包括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大量蛋白尿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每天丢失超过3.5克蛋白质。水肿通常发生在下肢和眼睑,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则增加心血管风险。
3.诊断主要依靠肾活检,通过光镜、电镜和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到肾小球基底膜的增厚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检测有助于确认原发性膜性肾病。
4.治疗方案根据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对于轻度蛋白尿患者,通常给予保守治疗,包括ACE抑制剂或ARB类药物,以减少蛋白尿和保护肾功能。对于重度蛋白尿或肾功能快速恶化的患者,可能需要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或环磷酰胺。
定期随访和监测肾功能、蛋白尿水平及血压是管理膜性肾病的重要部分。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应对病情变化,有助于延缓肾功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