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传播途径:隐球菌广泛存在于鸟类粪便、土壤和腐烂的植物中。当这些微生物被吸入呼吸道后,它们可以进入肺部并随血液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
2.危险人群: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和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人,尤其容易受到隐球菌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也会增加风险。
3.临床表现:隐球菌脑膜炎的症状包括头痛、发热、呕吐、颈部僵硬和意识改变。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脑损伤或死亡。
4.诊断方式:常用的诊断方法为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样本,通过显微镜检查、培养和抗原检测确认隐球菌感染。
5.治疗措施:一旦确诊,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包括两性霉素B、氟康唑等。早期干预和坚持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需避免接触含有隐球菌的环境,如避免接触鸟粪及受污染的土壤。同时,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预防此类感染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