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病因背景:
脑白质变性通常与慢性缺血、老年退行性改变或长期高血压相关,与全身性或局部性因素引起的白质损伤有关。
脑梗死是由于血管阻塞导致的急性缺血,通常是由血栓或栓塞导致的,最终形成脑组织的坏死。
2.临床表现:
脑白质变性可能会导致记忆力减退、步态不稳等非特异性神经功能障碍。
脑梗死通常表现为突然出现的一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或语言困难等急性症状。
3.影像学特点:
在磁共振成像中,脑白质变性通常表现为多发性的小斑片状或点状高信号区,主要是T2加权像上清晰可见。
脑梗死在急性期的MRI显示为大面积低信号区,伴随周围水肿,T2加权像可见区域性高信号,而DWI(扩散加权成像)上则表现为高信号。
4.发展过程:
脑白质变性的进展较缓慢,可能随时间逐渐加重,同时也常与年龄增长相关。
脑梗死的发展迅速,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急性表现,并可能留下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及时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与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助于正确鉴别和治疗。这对于改善预后和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