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诊断与监测:初步诊断通常通过血常规检查显示血小板减少,然后排除其他可能原因(如感染、药物影响)。进一步的骨髓检查可能对于确认诊断有帮助。对于大多数患儿,建议定期监测血小板水平,以便观察病情进展。
2.轻度病例管理:对于没有严重出血的轻度病例,可能仅需要观察和随访。约80%的儿童会在6个月内自发恢复,不需要特殊治疗。
3.药物治疗:如果出现严重出血或血小板水平过低,可给予药物治疗。最常用的药物包括: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以抑制免疫系统,通常在几天到几周内提高血小板计数。
免疫球蛋白,可以快速提升血小板计数,通常用于急性出血。
抗D免疫球蛋白,适用于某些Rh阳性儿童。
4.手术治疗: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药物治疗无效且出血风险高,可能考虑脾脏切除术。这是因为脾脏是破坏抗体标记血小板的主要场所。
5.支持性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为了降低出血风险,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鼓励儿童避免高风险活动,并及时处理任何出血情况,如鼻出血和牙龈出血。
尽管大部分儿童ITP属自限性并可自行恢复,但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在出现严重症状或疑似并发症时,应立即就医,以防止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