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钟爱主任医师
南京市中医院 老年科
1.黏液便:这是由于肠道黏膜分泌过多的黏液所致,可能会在大便表面附着一层透明或白色的黏液。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情况常导致这种症状。
2.血便:当肠黏膜严重损伤或脱落时,血液可能混入大便中,形成血便。血便可以呈鲜红色(通常提示出血部位较低,如直肠或结肠)或暗红色甚至黑色(提示出血部位较高,如小肠或胃)。
3.大便稀薄或水样:肠黏膜的损伤可能影响水和电解质的吸收,导致大便变稀,甚至成为水样便。这种形态常见于严重的肠道感染或功能性肠道障碍。
4.大便频率增加:黏膜损伤可能引发肠蠕动加快,导致排便次数增多。
若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以确定病因并进行适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