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理解成因
讨好型人格往往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研究显示,父母过于严格、情感忽视或频繁使用惩罚手段可能导致孩子为了获得接纳而形成讨好行为。
社交环境中的压力也会强化这种习惯,例如同龄人群体中长期被忽视或被排斥。
2.帮助孩子建立健康边界
教导孩子学会拒绝是一项重要技能。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练习如何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时保持礼貌。
引导其辨别哪些请求需要回应,哪些可以合理拒绝,比如“不舒服的肢体接触”或“被迫参与不喜欢活动”。
3.提升自尊和自信
给予足够的正面评价,尤其是在孩子主动表达自己想法,进行独立决策时。
鼓励尝试新事物,帮助其从成功或失败中找到价值,而不是依赖外界的认可。
4.关注情绪表达
让孩子意识到所有情绪都是正常的,包括愤怒、不满等负面情绪。通过鼓励其用语言描述感受,可以逐渐减少压抑情感的倾向。
提供一个安全空间,让孩子明白他们不需要一直表现得“乖”才能被爱。
5.寻求专业支持
如果问题较为严重,建议咨询心理医生或儿童心理咨询师。他们会通过行为疗法或家庭干预方法,帮助调整孩子的思维模式及行为习惯。
塑造健康人格需要时间和耐心,应避免强制改变,更多地通过正确引导和正面强化来帮助孩子成长为情感健康、关系平衡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