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调整生活方式: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晚建议保持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促进身体和情绪恢复。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镁等有利于神经稳定的食物,如香蕉、坚果和深绿色蔬菜,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例如跑步、游泳或瑜伽,这能产生内啡肽,缓解情绪低落。
2.学习放松技巧:
深呼吸训练有助于减缓心率,可以采用4秒吸气、4秒屏气、6秒呼气的节奏重复练习5分钟。
冥想和正念练习能够帮助关注当下,减少对未来或过往事件的担忧。每天坚持15-20分钟的冥想可能显著改善压力水平。
定期做肌肉放松训练,通过逐步紧张和放松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群缓解疲劳和焦虑。
3.心理调整方法:
合理设定目标并学会拒绝,避免因超负荷工作产生无力感。
记录情绪日记,识别引发压力的具体原因,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与信任的家人或朋友交流情感,提高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4.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长期感到无法缓解的心理压力,可能需要咨询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由其评估是否存在焦虑症或抑郁症的风险。
根据需求,可尝试接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或其他心理治疗方式。必要时也可选择短期药物治疗缓解严重症状。
及时关注心理状态,发现问题早期介入,对于长期保持心理健康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