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拔罐后小肿块形成的常见原因:
毛细血管破裂:拔罐过程中负压作用导致皮肤和皮下毛细血管扩张甚至破裂,引发充血和瘀血。
局部淋巴循环受干扰:拔罐造成一定程度的机械刺激,可能导致淋巴液局部聚集形成肿块。
个体差异:皮肤敏感性较高者更容易出现肿块,尤其是皮下脂肪较薄的人群。
2.处理方法建议:
冷敷与热敷结合:拔罐后12小时内,可使用冷敷缓解肿胀;之后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瘀血吸收,每次可持续15-20分钟。
避免刺激:避免反复触碰或挤压肿块区域,以免加重炎症反应或感染风险。
涂抹药膏:如有明显疼痛或瘀血严重,可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活血化瘀类药膏。不要擅自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观察变化:大多数肿块会在3-5天内逐渐消退,但若肿块持续存在超过一周且伴随疼痛、发热或化脓,应及时就医。
3.注意事项:
选择适当拔罐强度:尤其是皮肤较为敏感者,应控制负压强度及拔罐时间,一般维持5-10分钟为宜。
确保卫生:使用前检查拔罐器具是否清洁,以减少感染风险。
避免频繁拔罐:同一区域的皮肤应间隔至少1周以上才可再次拔罐。
如果任其发展而未改善或症状加剧,可能会延误潜在问题的治疗,应当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