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肠癌早期病变较小或局限于黏膜层时,出血量往往较少,可能仅在粪便表面附着血丝或轻微染红。这种情况下,血液通常为鲜红色,容易被误认为痔疮或肛裂导致的出血。
2.随着病情进展,肿瘤体积增大或侵蚀周围组织后,出血量可能增加,表现为混有暗红色血液的粪便,有时甚至呈果酱样的黑便。血液还可能与粘液或脓液混杂。
3.不同部位的肠癌引起的便血表现各异。如果病变位于直肠或乙状结肠,便血可能更明显且易混淆;若位于右半结肠或盲肠,因血液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较长,颜色会变暗甚至发黑。
4.除便血外,肠癌患者往往伴随其他症状,例如大便形状改变(如变细)、排便习惯异常(如腹泻和便秘交替)、持续腹痛、不明原因贫血及体重下降等。
5.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便血可能极其隐匿,仅通过潜血试验才能检出。这种隐性失血长期存在时,会导致慢性贫血。
便血作为症状并非肠癌特有,肛肠疾病如痔疮、肛裂、溃疡性结肠炎及感染性疾病等,也可能引起类似表现。任何形式的便血都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通过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明确病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