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期湿疹如何治疗和症状是什么

2025-03-1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病情分析:慢性期湿疹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日常护理进行管理,症状包括皮肤干燥、瘙痒和增厚。以下是具体的治疗方案和症状说明:

1.药物治疗:

皮质类固醇:中到强效的外用皮质类固醇可减少炎症和瘙痒。使用频率需遵循医嘱,避免长期使用。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可作为皮质类固醇的替代品,特别适用于面部和其他敏感部位。

抗组胺药:用于缓解瘙痒,尤其是夜间瘙痒时,可以选择非镇静型抗组胺药。

保湿剂:每天多次涂抹保湿霜或乳液,帮助恢复皮肤屏障功能。

2.非药物治疗:

避免诱发因素:识别并避免可能引发湿疹的过敏原,如某些食物、宠物毛发、花粉及化学品。

温和清洁:使用无香料、低刺激性的清洁产品,避免热水洗浴。

适当穿衣: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粗糙材料对皮肤的摩擦。

湿敷疗法:在炎症较为严重的部位使用湿敷,有助于舒缓症状。

3.慢性期湿疹的症状:

皮肤干燥:患处皮肤明显干燥,容易脱屑。

瘙痒剧烈:持续且难以忍受的瘙痒感,常导致抓挠,从而加重病情。

皮肤增厚:由于反复抓挠和摩擦,皮肤出现苔藓样变,纹路加深且表面粗糙。

色素沉着或减退:患处皮肤颜色可能变深或变浅,出现色素异常。

坚持规范治疗和细致的日常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慢性期湿疹的症状。及时就医获得专业指导,将有助于更好地管理这一长期性皮肤问题。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