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敏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外科
1.手术指征:当经过24至48小时的保守治疗无效,即使使用了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措施,患者仍出现严重的腹痛、呕吐、腹胀,或存在肠穿孔、坏死等并发症风险,此时应考虑手术。
2.术前准备: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包括心肺功能检查、营养状态评估等。还需继续做好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进行抗生素预防感染。
3.手术方式:根据肠梗阻的具体原因及部位,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粘连松解术、小肠部分切除术、肿瘤切除等。在手术中,需谨慎操作以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4.术后管理: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继续胃肠减压,逐渐恢复饮食。同时,注意预防术后肠粘连和感染等并发症,通过适当的活动和药物辅助来促进肠功能的恢复。
对于肠梗阻患者,及时识别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并采取合适的外科干预措施,是保障患者预后的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