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术前准备
确诊阶段:通过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灶位置、大小及周围组织关系,同时进行穿刺活检以确定病理性质。
评估阶段:患者血液指标(如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等)需符合要求,以确保安全性;考虑既往病史和现有健康状况,排除禁忌症。
标记定位:术前常用超声或其他影像设备对肿瘤进行精确标记,确保消融范围覆盖目标区域。
2.手术操作
麻醉:通常采取局部麻醉,但根据患者耐受情况也可能选择全身麻醉。
器械引导:在超声或CT实时引导下,将消融针经皮穿刺进入肿瘤中心部位,避免伤及重要器官、血管或神经。
消融方法:
①射频消融:利用电极产生高频电流,使肿瘤组织局部升温至60-100℃以上,导致蛋白变性和细胞坏死。
②微波消融:通过微波能量引起水分子振动摩擦升温,达到相似的热效应。
③冷冻消融:循环使用低温冷冻和复温技术,将组织冻结至-40℃以下,并形成冰晶,造成不可逆损伤。
全程监控:在术中通过影像设备动态观察消融范围是否完全覆盖病灶,根据情况调整针头位置或重复操作。
3.术后监测
消融效果评估:术后即刻复查影像学以确认病灶是否完全消融,通常会显示“无强化区”提示成功灭活。
并发症处理: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同时对疼痛给予必要的处理。
长期随访:定期检查影像和肿瘤标志物水平,评估残留或复发情况,必要时追加治疗。
这种手术安全性较高,但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以及先进的设备支持。对于适合的病例,可实现肿瘤的局部控制,减少手术创伤,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