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饮食相关因素:
饮食结构中缺乏足够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可能导致饱腹感不足,增加饥饿感。
进食高糖、高加工食品会引起血糖迅速升高及下降,从而频繁出现饥饿感。
长时间未进食或吃饭时间不规律可能导致胃排空速度加快,引发空虚感。
2.胃肠道疾病:
消化性溃疡或胃炎:这些疾病可能刺激胃酸分泌过多,使人误以为饥饿。
胃轻瘫:胃内容物排空延迟可能干扰胃信号传递,造成空虚感。
肠易激综合征:这种功能性病症可能伴随饥饿感或胃部不适。
3.代谢性或内分泌因素:
血糖控制问题:低血糖或胰岛素抵抗等问题可能导致频繁产生饥饿感。
激素水平异常:如生长素释放激素增多或瘦素降低均可能导致饥饿感增强。
4.精神心理因素:
压力、焦虑或抑郁:这些情绪状态可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改变饥饿信号的调节。
暴饮暴食症或情绪性进食:此类行为与饥饿感的错觉有关。
5.其他因素:
药物作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饥饿感增加。
怀孕早期:部分妇女在妊娠初期可能感到持续饥饿,这与体内激素变化有关。
如果肚子空虚感长期存在且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寻求医疗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和治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