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饮食调整
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软烂的米饭等,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生冷、过咸、过酸)。
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量摄入蔬菜水果,如胡萝卜、南瓜和香蕉,有助于保护胃肠黏膜并促进消化功能。
避免暴饮暴食:每餐进食适量,建议少量多餐,每日4~5餐为宜,以减少胃肠负担。
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瘦肉、鱼类,有助于修复受损组织。
2.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用餐:每日三餐时间固定,避免不吃早餐或晚餐过晚。睡前2小时内避免进食。
避免烟酒:吸烟中的有害物质会削弱胃黏膜屏障,酒精则可能直接损伤胃壁,加重炎症反应。
避免久坐:长时间保持久坐姿势可能增加胃酸倒流风险,可适当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
3.心理状态管理
调节情绪: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会对胃肠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可以通过锻炼、冥想或听音乐来缓解压力。
保证充足睡眠: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有助于身体进行自我修复。
4.营养补充
摄入益生菌:酸奶或益生菌制剂有助于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从而改善肠胃功能。
维生素A与E:这些维生素有助于增强胃肠黏膜的防御能力,可从动物肝脏、坚果和橄榄油中获取。
谷氨酰胺: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可促进胃肠黏膜细胞再生,常见于牛奶、豆制品和肉类中。
5.药物辅助治疗
保护胃黏膜药物:临床常用如铋剂或某些抗酸药,可以减轻胃酸对胃壁的刺激。
促进黏膜愈合药物:例如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帮助创面愈合,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存在该感染,应及时接受规范的抗菌治疗。
6.其他注意事项
避免滥用消炎止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损伤胃肠黏膜,如果必须服用,应咨询医生并配合胃黏膜保护剂。
及时就医:若出现长期腹痛、反酸、黑便等症状,应尽早寻求专业诊治。
胃肠黏膜的修复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耐心坚持,同时避免不良习惯的反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