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定义:脑腔隙灶是一种微小但深部的脑损伤,通常直径在3毫米到20毫米之间。这类病灶主要由慢性缺血或微出血引起。
2.常见原因:
高血压:持续的高血压可导致小动脉硬化,进而引发脑腔隙灶。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更容易出现这种病灶。
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会加速血管病变,增加脑腔隙灶的风险。
3.临床表现:大多数脑腔隙灶无明显症状,但累积多发时可能引起认知障碍、运动不协调等问题。
4.诊断方法:通过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脑腔隙灶的位置和数量。MRI是诊断脑腔隙灶的金标准。
5.治疗与预防:
控制血压: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过高。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管理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需要积极控制。
脑腔隙灶虽然常见,但及早发现和干预有助于减少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定期检查和健康管理是预防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