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定义和病理特征:脾脏错构瘤是由正常但位置异常的脾脏组织组成,常常包括血管、淋巴组织和红细胞生成组织。这些肿瘤一般不具有恶性倾向,也不会转移。
2.流行病学:脾脏错构瘤在普通人群中较为罕见,具体的发病率并未明确统计。它们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多见于中年人和老年人。
3.症状和体征:大多数脾脏错构瘤患者无明显症状,偶尔在体检或影像学检查中发现。有症状者可能表现为左上腹部疼痛、饱胀感或脾脏肿大。极少数情况下,肿瘤破裂可导致急性腹痛和内出血。
4.诊断方法:脾脏错构瘤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扫描或MRI发现。影像学特征可能显示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占位。确诊需依赖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活检,以排除其他类型的脾脏肿瘤。
5.治疗选择:对于无症状且无并发症的病例,可能采取观察随访的策略。若肿瘤引起症状或有破裂风险,可考虑手术切除脾脏(脾切除术)。微创手术方式也逐渐普及,减少了恢复时间和手术风险。
6.预后和并发症:大部分脾脏错构瘤患者在治疗后预后良好,手术切除后的复发风险极低。脾切除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需接种相关疫苗以预防感染。
脾脏错构瘤虽为良性病变,一旦出现症状或并发症需及时干预和治疗。定期体检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管理这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