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脾虚:脾虚指的是脾的运化功能减弱。脾在中医理论中负责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并将其转化为气血。脾虚时,常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大便稀软)以及面色萎黄等。
2.肾虚:肾虚是指肾的功能失调。肾被认为是先天之本,主宰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肾虚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肾阳虚的症状包括畏寒怕冷、四肢冰冷、腰膝酸软等;肾阴虚的症状则包括五心烦热(手足心发热)、盗汗、头晕目眩等。
3.脾肾两虚:当脾和肾同时功能衰退时,会出现更复杂的症状组合。例如,既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脾虚症状,又有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等肾虚症状。
引起脾肾两虚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饮食不节、劳累过度、长期疾病或先天不足等因素有关。常见诱因包括:
1.饮食失调:过于偏食、生冷饮食或暴饮暴食等会损伤脾胃。
2.体力劳累:长时间的体力透支会损伤脾及肾的功能。
3.情志不畅:长期的情绪压抑或压力过大会影响脏腑功能。
4.生活习惯不良:如长期熬夜、缺乏休息等会导致脏腑亏虚。
对于脾肾两虚的调理方法,可通过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改善多方面入手。推荐以下几点:
1.饮食调理:宜选择温补脾肾的食物,如山药、大枣、枸杞、黑芝麻等。
2.中药调理:使用具有健脾补肾功效的中药,如党参、黄芪、茯苓、熟地等,但需根据具体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
3.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和瑜伽。
中医诊断和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判断和用药,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