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糜烂性胃窦炎是一种以胃窦部位的黏膜糜烂为特征的胃炎,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其主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烟酒过度和药物刺激等。
2.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糜烂性胃窦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而这种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是未感染者的2至6倍。
3.糜烂性胃窦炎如果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这些病变被认为是胃癌的前驱状态。其中,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癌发生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到4倍,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则进一步增加了胃癌的风险。
4.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等,可能会加重糜烂性胃窦炎,并对胃黏膜造成持续损伤,从而增加胃癌的风险。根据统计数据,长期使用NSAIDs的个体中,大约有10%至20%会出现胃黏膜损伤。
5.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腌制食品摄入过多、吸烟和饮酒等,也会加剧胃黏膜的损伤,并间接增加胃癌的发生率。数据显示,高盐饮食者患胃癌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40%。
预防胃癌首先需要积极治疗糜烂性胃窦炎,消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改善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同时,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早期病变,对于降低胃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