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放置支架的适应症:
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特别是有症状的患者,如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小面积脑梗塞。
椎动脉狭窄:临床表现为眩晕、头晕、视力障碍等,由于血供不足造成的后循环缺血。
其他重要脑血管狭窄:如果其他重要脑血管如大脑中动脉存在严重狭窄,并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也可能考虑放置支架。
2.放置支架的禁忌症:
严重过敏:对造影剂或支架材料过敏者不宜放置支架。
全身状况差:心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或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患者,无法耐受手术风险。
血管条件差:如血管质地过硬、弯曲度大,或者病变部位无法有效定位和操作。
3.手术过程:
麻醉:通常采用局部麻醉。
导丝与导管:医生会通过股动脉穿刺,将导丝和导管送至狭窄部位。
造影:使用造影剂确认狭窄位置及程度。
放置支架:在导管引导下,将支架放置到狭窄部位,通过球囊扩张支架,使其紧贴血管壁,恢复血流。
4.术后管理:
抗凝治疗: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预防血栓形成。
定期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监测支架内再狭窄情况,必要时进行进一步处理。
放置支架可以显著改善血流,有助于预防新的脑梗塞发生。选择治疗方式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全身状况,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