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液体摄入:增加液体摄入通常是解决少尿的第一步。成人每日建议液体摄入量为2-3升,但具体需求因个体而异。若怀疑因脱水导致少尿,应尽快补充水分。
2.药物调整:某些药物如利尿剂可能导致少尿。医务人员可能会评估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做出调整,但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3.监测电解质:电解质失衡可能影响尿液生成。血液检测可以帮助确定钠、钾等电解质水平是否正常,并指导治疗。
4.治疗基础疾病:如果少尿是由于糖尿病、高血压或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引起,则需优先控制这些疾病。定期监测病情和遵循医嘱可帮助改善尿量。
5.外科干预:在某些情况下,如出现尿路结石或肿瘤造成的尿路阻塞,可能需要外科手术解除梗阻。
少尿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提示潜在的健康问题。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必要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