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内服中药调理:内服中药可用于从内部调节身体的湿热或风寒。比如:
清热类中药:如金银花、连翘,用于清除体内湿热。
解毒类中药:如蒲公英、紫花地丁,有助于消炎解毒。
健脾利湿类中药:包括茯苓、白术等,通过健脾帮助减少湿气。
2.外用中药涂敷:可选择适当的中草药外敷患处来减轻症状。
将苦参、黄柏等煮水,冷却后用纱布蘸取药液轻轻擦拭患处。
外用中药膏剂,如含有黄连、龙胆草等成分的中药膏,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饮食与生活方式调整:结合中药治疗,注意日常饮食与生活习惯。
饮食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过热水洗澡和肥皂等刺激性产品。
小儿因其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免疫系统较为敏感,因此在使用任何中药治疗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师,尤其是针对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要保持观察,若有任何异常反应,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