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水肿
水肿通常由液体在组织间隙中过度积聚导致,常与心脏、肾脏、肝脏功能异常或局部循环障碍相关。主要治疗方法包括:
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通过促进尿液排泄减少体内过多液体。
限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不宜超过2克,以避免进一步加重液体滞留。
补充蛋白质:低蛋白血症可导致水肿,需考虑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
监测基础疾病: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等病症需要及时治疗以改善水肿症状。
2.腹肿
腹肿指腹腔内液体积聚,也称为腹水。常见病因包括肝硬化、恶性肿瘤、感染和心力衰竭。治疗方式主要有:
利尿剂:螺内酯联合呋塞米是常用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减轻腹水。
腹腔穿刺抽液:对于严重腹胀影响呼吸或进食者,可采取腹腔穿刺进行液体引流。
白蛋白补充:如果腹水伴低蛋白血症,可使用静脉注射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
原发病治疗:例如抗病毒治疗慢性肝炎、消除肿瘤相关病变等。
3.风湿性水肿
风湿性水肿多与风湿病或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是关节炎症反应造成的局部液体积聚。主要治疗方式包括: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等,可以减轻炎症并缓解水肿。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有显著抗炎作用,但长期应用需谨慎。
免疫调节药: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用于控制类风湿疾病活动。
理疗:物理治疗方法如冷敷、热敷可改善局部循环,减轻水肿症状。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定期复查,以防止潜在并发症的发生。科学选择治疗方案能提高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