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整形外科
1.形成原因:
鸡眼:主要由于长期摩擦或压力引起的角质层增厚,多见于脚底或脚趾部位。
跖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常见于足底。
2.外观及触感:
鸡眼:通常呈圆锥形,有一个透明中心,周围可能有硬边。按压时疼痛感较为明显,但一般不会出血。
跖疣:表面粗糙,可能有黑点(即毛细血管栓塞),按压时有针刺样疼痛,挖开后容易出血。
3.发病部位:
鸡眼:多发于受摩擦和压力影响大的部位,如脚底、脚趾间隙等区域。
跖疣:主要见于足底,特别是承重部位,如脚掌和脚跟。
4.病程及发展:
鸡眼:随摩擦或压力的持续存在而逐渐增大,一旦去除诱因(如更换合适鞋子)可改善。
跖疣: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或共享物品传播,若不治疗可能会增多或扩散至其他部位。
5.治疗方法:
鸡眼:可以通过减少摩擦和压力来缓解症状,如使用护垫、泡脚软化皮肤、剪除增生角质等。严重者可考虑冷冻治疗或手术切除。
跖疣:治疗包括局部应用抗病毒药物、冷冻疗法、激光治疗等,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尽管鸡眼与跖疣在外观上可能存在一定相似性,但通过仔细观察其成因、外观、发病部位及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区分这两种疾病。及时就医诊断有助于避免误判,并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