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生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呼吸科
1.病史收集:
详细询问职业、生活环境,尤其是是否接触过已知的抗原源。
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与频率,以及是否与特定环境或活动相关。
2.临床表现:
慢性:常见症状包括咳嗽、气短、疲倦和体重减轻。慢性患者症状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
急性: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发热、寒战、干咳和呼吸困难等,通常在暴露于抗原后4至8小时内发作。
3.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免疫球蛋白E升高等异常。
肺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下降。
4.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片: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发展,可见到双侧肺纹理增粗和小结节影等。
高分辨率CT(HRCT):更为敏感,可以显示磨玻璃样阴影、小叶中央小结节和蜂窝样改变等特征性表现。
5.支气管镜检查和肺活检: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析:可检测淋巴细胞增多,有助于提示过敏性肺炎。
肺活检:通过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的变化,可以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类似病变。
6.抗原激发试验:
在医院控制条件下,通过吸入疑似抗原来观察是否诱发典型症状和体征,但这种方法需谨慎使用以避免严重反应。
确诊后,应尽快脱离致敏原,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长期管理包括定期随访和监测,以防止疾病进展或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