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生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呼吸科
1.免疫反应:在初次感染后,人体对结核杆菌产生了免疫记忆。当再度暴露于结核杆菌时,强烈的免疫反应会导致感染部位的炎症和组织破坏。
2.病灶发展:继发性肺结核通常发生在肺上叶,因为这一区域的通气好、氧气含量高,有利于结核杆菌的生长与繁殖。感染引起的坏死性病变逐渐扩大,形成干酪样坏死。
3.空洞形成:坏死组织被机体吸收或通过支气管排出,留下一个空腔。这个过程涉及到坏死组织的液化、溶解和排泄,称为“空洞形成”。
4.病理变化:空洞内壁由坏死组织和结核结节组织组成,这类结构可以成为新的感染源,进一步传播结核杆菌。空洞周围常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和钙化等病理变化。
5.临床表现:继发性肺结核伴空洞患者可能出现长期咳嗽、痰中带血、胸痛、体重减轻等症状。空洞的存在也使得治疗更为复杂,因为空洞内难以达到有效药物浓度。
防止继发性肺结核伴空洞的最佳方法是尽早诊断和治疗初次感染,以减少病菌潜伏并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及时进行抗结核治疗可以阻止病变进展,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