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中枢性镇咳药:
可待因:作为阿片类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咳嗽反射。不过,由于其成瘾性和副作用,需谨慎使用。
右美沙芬:在不引起成瘾的情况下,亦能有效地抑制咳嗽反射,是较为安全的选择。
2.外周性镇咳药:
苯丙哌林:通过减少气道对刺激物的反应来达到止咳效果,副作用相对较少。
氢溴酸右旋咪喃:适用于干咳,通过调节外周神经末梢的兴奋性来减轻咳嗽。
3.祛痰药:
氨溴索:通过增加支气管分泌液的分泌,从而稀释痰液,使其更易于咳出,间接达到止咳效果。
溴己新:具有祛痰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气道炎症反应。
4.抗炎药物:
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或地塞米松,通过减轻气道炎症,可以显著缓解咳嗽症状。然而长期使用可能带来严重副作用,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每种药物的使用都需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避免随意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