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中性粒细胞低说明什么

2024-11-04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病情分析:化疗后中性粒细胞低通常提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增加感染风险。

1.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系统的抑制作用:化疗药物不仅攻击癌细胞,也对正常的迅速分裂的细胞产生影响,包括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在人体抵抗细菌和真菌感染方面起重要作用。当骨髓受到化疗药物的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减少,导致其数量下降。

2.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当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0.5x1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这种情况显著增加了严重感染的风险。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感染风险比正常人高出许多倍,且感染后的病情更为严重。

3.感染风险增加:中性粒细胞在保护身体免受感染方面至关重要。数据显示,当中性粒细胞过低时,细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更容易入侵并快速繁殖,导致感染。临床观察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皮肤、口腔、呼吸道和泌尿系统。

4.血液检查监测:在化疗期间,通过定期血液检查可以及时监测中性粒细胞水平。医生根据检测结果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化疗剂量或采取其他预防措施,如使用生长因子药物来促进中性粒细胞的生成,以降低感染风险。

中性粒细胞低反映了化疗对骨髓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加了感染风险。应通过定期血液检查密切监测,并根据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