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乙状结肠腺瘤:这是指在乙状结肠部位发现的腺瘤。腺瘤是一种良性的上皮组织增生,通常被认为是大肠癌的前驱病变。
2.大小及重要性:2厘米的乙状结肠腺瘤属于较大的腺瘤。一般来说,直径越大的腺瘤,其恶变成大肠癌的风险越高。例如,小于1厘米的腺瘤恶变率较低,而超过2厘米的腺瘤,恶变可能性显著增加。
3.检查手段: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结肠镜检查和CT结肠成像。结肠镜检查允许直接观察腺瘤,并可以在同一次操作中对其进行切除和活检。
4.治疗方式:对于2厘米大小的乙状结肠腺瘤,通常建议通过结肠镜进行切除。这不仅有助于诊断,还能防止其进一步恶变。如果经过活检证实为高级别腺瘤,可能需要进一步监测或治疗。
5.后续管理:切除后需要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新的腺瘤或早期的病变。通常建议在切除后3年内进行一次复查,具体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决定。
如果体检时发现乙状结肠腺瘤,应尽早就医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预防未来潜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