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发病机制:肠套叠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肠管的一部分向另一部分移位,形成嵌套。这种情况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进而引起肠壁缺血、坏死,甚至穿孔。
2.症状表现:典型症状包括间歇性腹痛、呕吐和“果酱样”血便(带有黏液和血块的大便)。腹痛往往呈阵发性,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不等。婴幼儿常表现为突然哭闹、蜷缩身体。
3.诊断方法:超声检查是较为常用且有效的诊断手段,能够明确显示肠套叠的具体部位和程度。X线造影检查也可以帮助确诊。
4.治疗方式:非手术复位,如空气灌肠或钡剂灌肠,是治疗首选方法之一,成功率高达80-90%。对于无法通过非手术方法复位或已有并发症的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切除受累肠段。
5.病因探讨:在婴幼儿中,肠套叠的病因多与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有关;而在成人中,肿瘤、息肉等肠道病变是常见诱因。
肠套叠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应尽早识别和处理。同时,定期体检和注意饮食卫生可以降低一些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