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内耳结构:内耳是负责平衡和听觉的重要器官,包含耳蜗和前庭系统。前庭系统包括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其中半规管负责感知头部运动。
2.耳石作用:在椭圆囊和球囊中存在称为耳石的小钙碳酸盐颗粒。当这些耳石脱落并进入半规管时,它们会错误地刺激毛细胞,使大脑接收到不准确的平衡信息,引发眩晕。
3.诱发因素:躺卧时体位改变可以使耳石移动,从而触发眩晕。快速的头部运动,比如从坐立转为躺卧或从一侧翻向另一侧,也可能激活这个过程。
4.症状表现:患者常常在短暂的体位变化后出现急剧的旋转性眩晕,通常伴随恶心,有时伴有眼球震颤。眩晕发作持续时间通常较短,但可能频繁复发。
5.诊断和治疗:通过Dix-Hallpike试验等临床测试可以确认BPPV。治疗通常涉及Epley手法等复位技术,以帮助耳石回到正常位置。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常见且通常可通过简单的物理疗法进行有效管理的内耳问题。在遇到类似症状时,应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获得准确诊断和适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