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脾脏实性占位可能的原因:
良性肿瘤:如血管瘤、纤维瘤等,通常生长缓慢,症状较少。
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或转移癌,可能伴随全身症状,如体重减轻、发热、夜间盗汗等。
非肿瘤性病变:如囊肿、脓肿、血肿等,需要根据病史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区分。
2.诊断流程:
临床评估: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是初步判断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有助于进一步分析。
影像学检查:CT或MRI可以提供更清晰的脾脏结构信息,有助于判断占位性质。
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通过穿刺活检明确病变的性质。
3.治疗方案:
良性病变:定期监测或手术切除。
恶性病变:化疗、放疗或手术治疗,依据病变类型及进展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
非肿瘤性病变: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抗感染、引流或手术治疗。
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对于控制病情发展和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