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冬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外科
1.粪便滞留:便秘情况下,粪便在大肠中停留时间延长。正常情况下,食物经过胃肠道处理后形成粪便,约需24至72小时排出。但便秘者可能数天甚至更长时间未能排便。长期滞留使粪便中的有机物被细菌分解释放出硫化氢、甲烷等易挥发性气体,导致恶臭。
2.细菌发酵:大肠中存在大量细菌,它们参与食物残渣的进一步分解。便秘时,粪便含有较多可供细菌分解的物质,从而产生更多的气体和气味。尤其是蛋白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吲哚、粪臭素等带有特殊臭味的化合物。
3.肠道菌群失衡:便秘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益生菌减少,有害菌增多。这种变化会加剧不良气体的生成,影响气味。
4.肠道吸收增加:由于粪便长期滞留,肠道对水分和某些气体的吸收增加,使得粪便变干且气味浓缩,更容易散发异味。
便秘期间,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及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症状,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有效减轻肛门异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