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寻求专业干预:
若初中生表现出持续低落情绪、兴趣丧失、注意力下降等症状超过两周,应及时就医。精神科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综合干预。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对重塑思维模式和行为有明显效果。轻度抑郁一般通过心理治疗即可改善,中重度抑郁可能需要结合药物治疗。
2.家庭支持与沟通:
家庭成员需要多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如睡眠质量下降、学习成绩波动、社交退缩等,主动关心并给予陪伴。
避免过度责备或施加压力,多倾听孩子的感受,接纳其情绪,帮助其逐步恢复信心。
3.学校关注和协助:
学校教师可在发现学生异常时及时与家长沟通,并适当减轻学业负担,避免因压力加重病情。
配合专业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调节能力。
4.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情绪,每天坚持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例如慢跑、骑车等。
保证充足睡眠,确保每天7-9小时的休息时间,规律作息有助于缓解焦虑和疲劳。
健康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优质蛋白质及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5.关注自我表达与兴趣培养:
鼓励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如绘画、音乐等,通过自我表达疏解内心压力。
提倡平衡学习与休闲时间,避免单一的学业压力。
6.防范高风险行为:
随时留意是否出现自残、自伤或自杀言行,若有,应立即带至正规医疗机构,寻求专业紧急干预。
将危险物品妥善保管,减少可能导致意外的风险因素。
科学干预与环境调整是帮助初中生缓解抑郁的重要环节,需配合长期的关注与支持,共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