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疏导与专业干预
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是调理的核心方式之一,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孩子学会调节情绪、改变负面思维模式。
家庭参与:家庭成员应积极配合心理治疗,与孩子共同参与家庭治疗,增进理解和沟通。
2.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睡眠:小学生每天需要9-11小时有效睡眠,失眠或作息紊乱会加重抑郁症状。
坚持运动:适量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可以促进体内多巴胺和血清素的分泌,有助于调节情绪,每周建议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健康饮食:适当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维生素B群和镁的食物,如深海鱼、全谷物、坚果等,这些营养元素与大脑功能密切相关。
3.关注情绪表达与支持
创造安全的情感空间:家庭和学校需给予更多陪伴和包容,鼓励表达真实的情绪,而非压制或忽视。
识别并处理压力源:尽可能避免孩子长期处于学业压力、人际矛盾或家庭变故等负面情境中。
4.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长时间沉迷电子屏幕可能降低社交互动并加重孤独感,应限制每日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长,控制在1小时以内。
5.增强社会支持系统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适当参与兴趣班、户外拓展等,有助于建立同龄人间的正向关系。
帮助找回自信:通过发现和认可孩子的特长和优势,从而提升自我价值感。
抑郁症通常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恢复需要时间,无法一蹴而就。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影响正常生活,必须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治,并遵从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