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慢跑。研究表明,每周进行3-4次,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的慢跑,可以显著改善身体的代谢状态,帮助调节昼夜节律。慢跑能促进体内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一种对调节睡眠至关重要的激素。
2.快走。每天进行20-40分钟的中等强度快走,不仅可以放松肌肉,还能够降低焦虑水平。实验发现,经常快走的人深睡眠时长比不运动者高出15%-20%。
3.瑜伽。一项针对长期失眠患者的研究显示,每天练习20分钟以拉伸和呼吸为主的瑜伽动作,坚持8周后,入睡时间平均缩短了30%,夜间醒来的次数也减少了近50%。
4.太极拳。这种结合了柔和运动与冥想的传统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减轻心理压力,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从而提高整体睡眠质量。每周至少练习3次,每次30分钟以上效果最佳。
5.游泳或水上运动。低冲击性的全身运动,比如游泳,通过放松全身肌肉和改善心肺功能,帮助人们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一般每周2-3次即可见效。
运动时间应尽量安排在白天或下午,避免临近睡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引起神经兴奋反而干扰睡眠。同时,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运动的类型和强度。例如,老年人更适合低强度的运动如太极或健步走,而年轻人则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以释放更多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