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识别不合理的认知,纠正错误的思维模式,从而减少症状发生。
动机性访谈:通过引导患者表达内心冲突,逐步让其接受自己的问题,并增强治疗的主动性。
催眠疗法:适用于部分患者,可帮助挖掘潜意识中的情感困扰,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家庭治疗:涉及患者的家人,以改善家庭环境和关系,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
2.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卓类,可以短期缓解因焦虑导致的相关症状,但需避免长期使用以防止依赖。
抗抑郁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药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从而间接缓解症状。
必要时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但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特别是在症状严重或伴随妄想时。
3.综合干预:
社会支持:动员患者周围的支持系统,包括家人、朋友和社区资源,加强对患者的关怀与理解。
休息与生活方式调整: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进行运动,提高身体素质以增强抵御压力的能力。
医患沟通:医生与患者需要建立信任关系,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并配合治疗。
癔症通常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需要长期的耐心和细致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