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识别负性思维模式并进行调整,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通常需要每周进行1次,每次约50分钟,疗程通常为12-16周。
正念疗法通过关注当下感受、呼吸训练及放松练习,减少过度担忧和自我批评,适用于缓解轻中度抑郁。
人际关系治疗注重处理人际冲突或丧失感等问题,可以提高对社交环境的适应能力。
2.规律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例如快走、跑步或骑自行车,可显著减轻抑郁症状。这是因为运动能促进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分泌,从而提升情绪。
研究显示,每天坚持30分钟的户外活动,特别是晒太阳,也有助于调节生物钟和维生素D水平。
3.健康饮食
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三文鱼、核桃)有助于改善大脑功能。
增加谷物、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避免高糖、高脂饮食以减少炎症对大脑的影响。
4.睡眠管理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稳定情绪,可尝试在每天固定时间入睡和起床。
避免午后饮用咖啡因饮品,并且在睡前一小时远离电子屏幕,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5.社会支持
积极寻求来自家人、朋友或同事的情感支持,有助于减轻孤独感。
可加入兴趣小组或支持性团体,建立更多积极的人际互动。
6.自我管理和兴趣培养
设定切实可行的小目标,并逐步完成,有助于恢复信心。
尝试练习艺术疗法(如绘画、音乐)、园艺或学习新技能,这些活动能够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
7.心理冥想与放松训练
冥想训练可以降低焦虑水平,建议每天练习10-20分钟。
深呼吸法或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可以缓解身体紧张感。
不同个体的情况存在差异,实施上述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组合方式。同时,应保持长期的耐心和坚持。在病情较严重或无法有效缓解时,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心理治疗师,以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