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确认诊断:确定肝部病变是否确实为血管瘤。这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来判断。如果有不确定性,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2.监测观察:大多数肝血管瘤是良性的,无需治疗。定期随访监测其变化是常见的管理方式。通常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以确保血管瘤没有显著增大或引发症状。
3.评估症状:如肝血管瘤导致症状(如腹部不适、消化问题等),需进一步评估是否与血管瘤有关。如症状严重并影响生活质量,需考虑干预措施。
4.干预措施:若血管瘤较大且伴随症状,可能需要介入治疗。例如,介入放射学手术或者外科手术切除。但这类手术存在风险,因此必须仔细权衡利弊。
5.多学科讨论:在处理过程中,与肿瘤科、肝脏科、影像科等多学科团队合作可提供更多专业意见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6.生活方式管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戒烟限酒以及适量运动,有助于整体健康和术后恢复。
肝血管瘤大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处理,但需定期监测。如出现症状或其他异常变化,则应及时就医以便采取适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