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化疗:
大多数乙状结肠腺癌术后患者会在组织病理结果明确后接受辅助化疗。化疗的目的在于杀灭手术未能完全切除的微小癌细胞,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具体方案视病理分期而定。例如,对于III期患者,化疗联合用药的疗程通常为6个月,而II期患者可能根据高危因素选择性应用化疗。
2.靶向治疗:
若患者存在特殊基因突变(如KRAS、NRAS、BRAF突变),能够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靶向药物通过阻断癌细胞繁殖相关的信号通路,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同时减少不良反应。
3.维持治疗与营养支持:
内科治疗还可能关注患者术后的体力恢复以及免疫功能提升。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补充营养液、维生素,甚至通过中医药调理改善体质,从而提高对抗癌治疗的耐受性。血液检测中的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可作为调整治疗的重要依据。
4.定期随访和监控:
术后半月也是复查的关键时间节点,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EA、CA199)来评估手术效果,排除早期复发或转移的可能性。若发现异常,还需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
乙状结肠腺癌术后内科治疗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措施,具体内容需根据患者的病理诊断、分期、机体状况等综合决定,且需严格遵循医生建议完成后续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