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评估病情
全面检查: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如增强CT、PET-CT或MRI)以明确转移的范围和其他可能受累的部位。
病理诊断:对甲状腺病灶进行活检,确认是否为乙状结肠癌的转移性病灶。
实验室指标:监测CEA等肿瘤标志物,以及评估甲状腺功能。
2.全身治疗方案
化疗:针对乙状结肠癌,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FOLFOX(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FOLFIRI(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等。
靶向治疗:若检测到KRAS、NRAS、BRAF基因突变状态,有可能选择抗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或抗VEGF药物(贝伐珠单抗)。
免疫治疗:对于MSI-H或dMMR的病例,可考虑应用PD-1抑制剂。
3.局部治疗策略
手术:如果甲状腺转移病灶较孤立,且患者全身情况良好,可考虑在全身治疗基础上行手术切除。
放疗:甲状腺转移较大且压迫周围组织时,可选择局部放疗以减轻症状。
局部热消融:针对不适合手术的患者,选择微波消融或射频消融作为姑息治疗手段。
4.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维持患者的体重和营养状况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疼痛管理:采用合理的镇痛药物控制癌痛。
心理支持: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必要时提供心理干预。
5.随访观察与调整计划
定期复查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以了解治疗反应。
根据病情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乙状结肠癌细胞转移至甲状腺的治疗需要个体化制定,需在专业肿瘤多学科团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医嘱,避免盲目尝试未经验证的方法,定期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