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息肉类型是决定癌变风险的重要因素:
腺瘤性息肉:属于癌前病变,恶性转化的几率较高。研究显示,未治疗的腺瘤性息肉有5%至10%的概率会发生癌变。
增生性息肉:一般认为癌变风险较低,但在慢性炎症或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情况下,可能有所增加。
其他类型息肉:如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其癌变风险通常较小。
2.切除情况会影响癌变风险:
如果息肉完全切除,且病理检查确认边缘组织无残留,复发或癌变的可能性显著降低。
若切除不彻底或存在遗漏,残余息肉或新生息肉可能会逐渐进展,尤其是腺瘤性息肉。
3.胃部环境和基础疾病的作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促进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和癌变过程,建议及时根除。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等病理状态会进一步增加胃癌风险。
长期胃酸分泌异常、饮食习惯不良(如高盐、高腌制食品)也会加重癌变倾向。
4.定期随访的重要性:
胃部息肉切除后的随访推荐根据个体情况每6个月至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以监测新息肉或其他病变。
胃部息肉切除后,应确保手术彻底并根据病理结果采取针对性治疗,尤其对高风险人群应进行长期胃镜随访和生活方式调整,以降低癌变概率。